求液位控制箱接线原理图(液位控制阀门电路图)
求液位控制箱接线原理图
DFYK型浮球液位控制器适用于各种水池、水塔的液位控制,且特别适用于含有固体或半固体漂浮物的液体及带粘性的污水水位自动控制与报警。当液位在下限时,浮球呈正置状态浮在水面上,浮球内的动锤脱离干簧谨冲管与磁环的区域,干簧管保持原有的一对触点断开,一对触点闭合的状态。当液位上升到上限时浮球翻转倒置,动锤落到磁环干簧管吸合区,使磁路闭合,输出触点状态迅速转换(浮球内使用水银开关的原理相仿)。
求水位自动控制装置的原理图
水位自动控制装置(液位自动控制)的原理图如下:
工作过程:
假定由于某一因素使得疏水生成量突然增大,那么系统原有的平衡被破坏,加热器内水位上升,相应地信号筒内水位也上升,使得槽孔处汽体宏迹的通流面积减小,调节管路内汽相流量减小,液相流量增大,导致调节阀喉部汽相通流面积减小,疏水有效通流面积增大,从而疏水排出量不断增大,最后在新的水位高度上建立平衡,反之亦然。控制系统的调节过程可分为减压、抽吸、控制3个不同环节。
扩展资料
1、减压环节:
疏水从加热器排出经疏水管路进人调节阀,在收缩段内加速,压力降低到喉部混合点压力的过程,称为减压环节。减压环节的计算任务是根据控制环节的疏水流量分配,确镇绝卖定出喉部混合点的压力。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节流阀开度,能降低混合点处的压力。
2、抽吸环节:
根据信号筒感受到的加热器内水位讯号,调节汽体和一部分疏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调节管路到达调节阀喉部混合点的过程,称为抽吸环节。抽吸环节是根据减压环节获得的压力降御逗,求出调节管路内的汽液两相流量。
3、控制环节:
两股流体在调节阀喉部相互作用后混合,压力迅速降低,而后在扩张段内充分回流,压力有所升高的过程,称为控制环节。控制环节是确定疏水流量在调节阀前疏水管路及调节管路内的分配比例,以满足系统管路内的压力平衡。
由于两股流体的相互作用发生在调节阀喉部处很短的距离内,且汽液两相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液体内蒸时由于相间热阻的存在,汽液两相间达到热平衡需要一定的时间。汽化速率的大小与闪蒸时液体的过热度、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及流型都有关系,在计算时必须做一些简化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液位自动控制
浮球高低液位电路图
如图所示:
浮球液位使用安装便捷的液位控制器。因为安装没有复杂悉孝的电路,作业不受到影响,用户只需要在选型时材质选用正确,适用于任何环境下对液体、压力或者是温度都可以测量。液位开关在工业设备、农业设备、家用电器中应用十分广泛。
浮球液位开关主要结构是由磁簧开关和浮子组成,浮子内有磁性材料,浮子随被测液位上下移动时,触动磁簧开关而检出液位位置。
扩展资料
原理是以磁浮球为测量元件,知肢液位计采用连通器的原理。使容器内液体等高引入到液位计主体管内。在主体管内的漂浮浮球组件,根据浮力原理和磁性藕合原理。在主体管外附靠着能反映磁现象的翻柱作为液面位置的显示。随本体管内液位的变化,浮球组件的高低也相应变化。
从而使主体管外的翻柱作180度的翻转,当液位上升时,翻柱由白色转为红色,当液面下降时,翻柱由红色转为白色。显示器的红,白界位处为容器内介质液位的实际高度。
使传感器内电阻成线性变化,由智能转换器将电阻变化转换成4~20mA标准电流信号,并叠加HART信号输出或就搭陆世地液晶显示,可现场显示液位的百分比、4~20mA电流及液位值,远传传递给控制室可实现液位的自动检测、控制和记录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球式液位控制器
24v液位继电器用普通一只浮球来控制怎么接?
题主这个问题与自动控制原理有点关系,我来简单地讲解一下。
我们看下图:
图1:液位控制简图
图1中我们看到容池中的液位有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液体自溶液出口管道流出,由溶液入口处流入,液位控制阀门执行流入溶液的注入口的启闭。
题主所指的液位继电器,就是用于控制电动液位控制阀门的启闭:当液位低于液位控制下限时,液位控制阀门打开,溶液注入容池;当液位高于液位控制上限时,液位控制阀门关闭,溶液当然也停止注入容池。
有时,我们还可以直接控制溶液泵,通过控制泵体的起停,实现容池液位的控制。
图1中,我们把液位控制上限与液位控制下限之间的偏差叫做液位偏差e。注意到一个事实:对于液位控制阀门全开全关或者泵体起停类型的液位控制,液位偏差e必然取最大值,我们把这种控制叫做位式控制。位式控制的液位变化情况见下图:
图2:位式控制的曲线,以及它的偏差
我们看到,位式控制的偏差很大。尤其是负偏差,因为有液位控制下限的存在,负偏差比图2中看到的要更大,而正偏差则会小一些。
所以,题主采用液位敏简控制继电器来控制液位,是不可能精确控制液位的。
如果我们把阀门开度与偏差关联起来:负偏差越大,阀门开度就越大;偏差等于零,则阀门就关闭。我们把这种控制方式叫做连续控制。可桥宽裤以想见,连续控制方式的液位偏差比位式控制的偏差要小很多。
在自动控制里,最简单的连续控制就是PID方式。
所谓P,指的是比例,即: ,这里的e就是液位负偏差,而Kp是比例系数,Y是控制量。对于正偏差,Y=0。我们发现,比例系数Kp越大,控制就越强烈。事实上,位式控制就巧雹是Kp的值取为无穷大的结果。
所谓I,指的是偏差非常接近于零,曲线亦很接近控制线,此时的比例控制很小,控制效果很弱,我们把此时的偏差对时间积分,获得的结果来执行控制,以消除微小偏差。
所谓D,指的是微分,它的用途就是当偏差突变时,控制作用也加强。控制量与de/dt有关,也就是微分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psvalve.com/xinwenzhongxin/75364.html